传阿里巴巴已递交香港上市申请,官方回应来了
由于市场竞争加剧,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将被淘汰,行业大整合不可避免。
供应商如何再次实现盈利?预计刺激政策很可能在2012年大幅削减,因此组件供应商的成本结构仍将维持稳定的远期多晶硅价格,他们希望将来的成本削减能够制止住多晶硅价格的下降。结果就是组件可以很轻松地以2010年的价格出售,市场突然之间变得竞争很激烈。
这很有可能发生在2012年,特别是考虑到一级供应商扩容预计在今年上线(多年前已经开始筹划)。那么为什么供应商在2011年却损失惨重?多数行业可能会对30%的需求增长感到高兴,那么为何他们看不到需求而又为何光伏生产商的2011年如此狼狈?其中有两个主要原因。早在2010年中期,IMSResearch(我敢肯定不只我们一家)曾预计2011年将出现供应过剩,从而使光伏组件供应商出现困境。但安装量预计将大概达到26-28GW。成本有所削减,但没能赶超价格去年是价格直线下降的一年。
但存在明显不同,即再也不会出现像2010年那样的需求膨胀,2012年注定将成为供应商又一个苦难之年。面对即将出现的多晶硅价格下降,众多供应商已经开始接受取消长期供应合同的的罚款,以便转而在现货市场购买多晶硅、硅片和电池,或者进行合同的重新议价。刘文平说,之前天合光能0.64美元/瓦的非硅成本,已经算控制得比较好的,但还有下降空间。
所以小企业的破产对这个市场的影响不大。就多晶硅而言,华泰联合证券光伏分析师王海生认为,去年虽然出现了大量的企业关停,但全球大厂的产能已有38万吨/每年。按照各家公司发布的2012年产量规划,全球组件出货量第一的宝座,在2012年极有可能从尚德滑落到英利手中。在市场火爆的时候,电池和硅片紧张可能会限制阿特斯。
去年年报显示,英利、天合这类典型垂直整合型厂家的非硅成本,在去年四季度时达到0.64美元左右。这对尚德2011年成本的控制造成了很大影响。
这个数字比较激进,它的路线图是假设多晶硅成本在20美元/公斤。在电池环节,王海生称,光是在美及A股上市的企业,产能加到一起就有20多GW,这个基本够全球消化了,但就实际来说,中国企业能占领的也就全球一半左右的份额。截至3月29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光伏制造企业,除了赛维LDK,均已公布了其2011年年报,大部分企业出现亏损。玻璃在2011年大概80多元/平方米,现在是不到20块钱。
阿特斯预计,今年EPC等下游业务能占到其销售收入的25%。在此基础上,王海生测算,下游电站开发的毛利率可以维持在15%左右,这是这个产业链里惟一一个仍然挣钱的。刘文平特别提到了天合光能,称该公司2012年的亮点是其技术方面有所提高,随着它的honey组件一季度500兆瓦的电池和组件生产线投产,它的成本可极大降低。而现在全球需求基本是在20万吨的水平上,所以说只要这些大厂还能生产的话,那么多晶硅的过剩将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下去。
事实上,去年第三季度财报发布时,就有美股卖方提出质疑,为什么天合光能的非硅成本,可以从去年二季度的0.73美元/瓦,下降到去年三季度的0.65美元/瓦,到了去年四季度,又降到0.64美元/瓦。在硅消耗成本以外的成本,被称为非硅成本。
而整个产业的赢利能力一年之内都在大幅度下滑。光伏龙头尚德去年的亏损额达到10.1亿美元,为目前已披露年报的在美上市光伏企业之最。
刘文平称,在非硅领域同样比较激进的还有昱辉。尚德2012年的计划没那么激进,而英利是计划达到2.4GW-2.5GW,出货量可能超越尚德。刘文平认为,从财报上看,尚德最主要的问题是,其硅片投资没有踩在很好的点上,之前,在硅片比较贵的时候,尚德没有做好整合,在市场上买一些比较贵的硅片,这导致了它和美国硅片厂商MEMC签订长约。不过,王海生也提醒,去年多晶硅是相当挣钱的,尤其是年初的时候,但后来多晶硅价格下滑得非常快,投资晚的厂家业绩非常惨淡,有必要担心,相同的悲剧会发生在现在还想要去做电站的光伏企业身上。因为硅片的供应受制于人,尚德开始投资硅片。尚德之前非硅成本一直比较高,达0.74美元/瓦,其2012年的目标是0.65美元。
晚进入的,就比较危险了。虽然成本下降,但竞争激烈还是让光伏企业在去年遭遇大面积亏损非硅成本急降光伏企业去年非硅成本的快速下降备受瞩目。
[page]倒三角形整合模式即便非硅成本在去年三季度开始快速下降,但光伏企业的赢利状况依然堪忧。无论是德国还是意大利,各个国家的政策的基本方向都是压制光伏的发展。
从硅片的切割到电池和组件的生产,这里面有很多辅材。而未来硅料成本以及非硅成本的继续下降,将是行业发展的原动力
晶科的目标则是0.57-0.58美元/瓦。阿特斯今年也在计划加大EPC(工程总包)等下游业务的开发力度。在硅消耗成本以外的成本,被称为非硅成本。刘文平称,阿特斯去年四季度表现总体不错,过去阿特斯一直秉承这种商业模式,即硅片产能低于电池的产能,电池产能又低于组件产能。
光伏龙头尚德去年的亏损额达到10.1亿美元,为目前已披露年报的在美上市光伏企业之最。对它来说组件这部分的利润就会增加。
在刘文平看来,光伏企业未来长期赢利点,要靠技术提升。无论是德国还是意大利,各个国家的政策的基本方向都是压制光伏的发展。
在电池环节,王海生称,光是在美及A股上市的企业,产能加到一起就有20多GW,这个基本够全球消化了,但就实际来说,中国企业能占领的也就全球一半左右的份额。刘文平认为,从财报上看,尚德最主要的问题是,其硅片投资没有踩在很好的点上,之前,在硅片比较贵的时候,尚德没有做好整合,在市场上买一些比较贵的硅片,这导致了它和美国硅片厂商MEMC签订长约。
相反,像阿特斯这样采用倒三角形整合模式的企业在去年规避了风险。但恰巧去年三季度开始,电池和硅片都不再紧张了,可以从市场上以很便宜的价格买到。尚德2012年的计划没那么激进,而英利是计划达到2.4GW-2.5GW,出货量可能超越尚德。刘文平说,之前天合光能0.64美元/瓦的非硅成本,已经算控制得比较好的,但还有下降空间。
早前,硅材料消耗是生产光伏组件和电池的主要成本。从硅片的切割到电池和组件的生产,这里面有很多辅材。
但当其产能释放的时候,硅片的价格又降下来了。而整个产业的赢利能力一年之内都在大幅度下滑。
而现在全球需求基本是在20万吨的水平上,所以说只要这些大厂还能生产的话,那么多晶硅的过剩将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下去。所以小企业的破产对这个市场的影响不大。